研究综述 根据数学阅读能力的定义及培养原则,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及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分五个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测试,了解学生阅读能力水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并产生危机感,从而从思想上重视数学阅读,从而激发阅读愿望。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学生模仿为主。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及语言转换能力。同时适当进行语言的表述能力训练。 课前:让学生自学导读材料,按纲阅读,做好预习工作。 课上:通过教师精心带读示范,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及例题求解过程中的阅读策略,然后让学生带看问题悬念去阅读课本,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记号、画重点、提问题写眉批、旁批、尾批。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语言叙述数学问题及解题过程。 课后:对课上内容进行小结,并试写阅读心得。 第三阶段: 指导学生自我寻找阅读材料,或老师提供一些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概括出大意,抽象出思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第四阶段:教师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思路甚至一些建议,让学生用自己方式收集资料,进而自我阅读自我解决,并撰写阅读心得小论文。 (一)主要参考文献(要求APA格式,限10条) 1、华南师大刘良华教授《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文中旗帜鲜明地把“追求有质量的教育” 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 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4、构建主义心理学。 (二)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不足,对本课题的启发等。 1、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改造和转化的过程。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不断重组、转化、呈螺旋上升,成为了学生成长的源动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目中有人”。 3、尽管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从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严重阅读不足现象。 4、华南师大刘良华教授《目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文中旗帜鲜明地把“追求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应该是:尽最大可能把学生推向学习的第一线,使其实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数学教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