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Earth Day) 二维码
6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 (一)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中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
2019年自然资源优秀科普图书名单 | ||||
序号 | 作品名称 | 主要作者 | 出版机构 | 推荐单位 |
1 | 《跟地质学家去旅行》 | 顾松竹 | 武汉出版社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协会 |
2 | 给孩子讲中国地理(14册):《中国的云和风》《中国的陆和海》《中国的山和峰》《中国的河和湖》《黑土大粮仓﹒东北平原》《祖先有故事﹒华北平原》《厚土的传说﹒黄土高原》《水乡的味道﹒长江中下游平原》《家在山水间﹒东南丘陵》《安逸的天府﹒四川盆地》《奇山异水间﹒云贵高原》《骏马追风跑﹒内蒙古高原》《文明大通道﹒丝绸之路》《雪山能说话﹒青藏高原》 | 张百平、周国宝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
3 | 《我们的海洋·小学低年级》《我们的海洋·小学中年级》《我们的海洋·小学高年级》《我们的海洋·初中版》《我们的海洋·高中版》 | 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 |
4 | 《环保系列漫画·P在囧途》 |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 | 地质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5 | 《让天空更蓝——大气污染防治与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读本(小学版·试验本)》《让天空更蓝——大气污染防治与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读本(初中版·试验本)》《让天空更蓝——大气污染防治与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读本(高中版·试验本)》 | 束炯、倪庆华 | 中华地图学社 | 中华地图学社 |
6 | 《神奇的矿物世界》 | 杨良锋、叶青培、章西焕、陈晓云、董晋琨、耿竹南、陈晓雯 |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博物馆 |
7 | 《生命简史:从宇宙起源到人类文明》 | 米莱童书 王章俊 原著 | 中国大地出版社 | 中国大地出版社 |
8 |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9册):《五大连池》《石林》《庐山》《兴文石海》《泰宁》《张家界》《黄山》《嵩山》《克什克腾》 | 陈安泽、姜建军等 | 中华地图学社 | 中华地图学社 |
9 | 《46亿年的时空穿越—云南地质之旅》 | 著:费宣 绘:李传志 | 云南出版集团 云南科技出版社 | 云南省地质学会 |
10 | 《传奇地球——来自石头的述说》 | 许志琴、嵇少丞、杨经绥、孙卫东 | 地质出版社 | 地质出版社 |
11 | 《国家版图知识读本》 | 编撰委员会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 |
12 | 《蓝色星球的美丽自拍——卫星与遥感》 | 张晟宇 | 测绘出版社 | 测绘出版社 |
13 | 图说海洋丛书(2册):《世界上最神奇的100种海洋生物》《世界上最奇怪的100种深海奇观》 | 郑亭亭 | 海洋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14 | 《野马回家》 | 张赫凡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15 | “中国海洋符号”丛书(7册):《海上丝路》《海洋部落》《人文印记》《古港春秋》《勇者乐海》《古船扬帆》《海盐传奇》 | 修斌、盖广生、李夕聪、曲金良、赵成国、何国卫、纪丽真、纪玉洪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16 | 《地球的奥秘——简明地质学科普读本》 | 袁红旗、张金凤、平贵东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
17 | 乐乐趣科普立体书(2册):《神奇植物立体书》《神秘海洋立体书》 | 文:[英]保罗·维尔 [英]帕特·雅各布斯 译:雒丹丹 陈瑞泽 王旭华 |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未来出版社 | 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18 |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青少年海洋国土知识读本》 | 崔京生 |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 | 《沧桑贺兰:宁夏地质史话》 | 程建华、王金敏、宗立一等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宁夏地质博物馆 |
20 | 《中国,多彩的大地》 | 吴胜明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21 | 《史前贵州》 | 杨瑞东、高军波、盛学庸 | 贵州科技出版社 |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
22 | 《低碳生活与海洋环境保护》 | 崔正国、曲克明、薛晓娟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 |
23 | 《千姿百态的恐龙世界 恐龙科普知识百问》 | 钱迈平、马雪、詹庚申等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
24 | 《青少年史地知识(分上、中、下三册)》 | 寇宝辉 | 湖南地图出版社 | 湖南地图出版社 |
25 | 《珠宝玉石系列科普丛书—琥珀》 | 张钧、孔繁利、李海波、苏隽、陈晓明 | 地质出版社 | 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
26 | 《钻冰取火记——新盗火者的故事》 | 郭友钊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27 | 《阿山笔记(上、下)》 | 徐宁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28 | 《多彩贵州洞穴》 | 李坡、贺卫、钱治 |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 | 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
29 | 《揭秘可燃冰——可燃冰知识100问》 | 刘昌岭、刘乐乐、李彦龙、孟庆国 | 气象出版社 | 气象出版社 |
30 | 《生命探索·人类起源》 | 金利勇、陈军、华丽娟、李彬飔 |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学会、吉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
31 | 《翡翠》 | 何明跃、王春利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32 | 《迷漾的宝石珊瑚》 | 简宏道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33 | 《常见地质灾害识别与避让科普手册》 | 石胜伟、陈容、张勇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地质调查局 |
34 | 《海豚—人类在水下的一面镜子》 | 著:[美]苏珊﹒凯西 译:陈重强 | 海洋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
35 | 《脚下的世界》 | 文:[英]夏洛特·吉兰 图:[以]尤瓦·左墨 译: 唐小玉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荣信教育文化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36 | 《我们周围的海洋》 | 著:[美]蕾切尔·卡森 译:陶红亮 | 海洋出版社 | 海洋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