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试题评析及教学思考 二维码
129
作者:贾兵 2021年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试题评析及教学思考 江油实验学校 贾兵 一、2021年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试题评析 (一)本次笔试所涉及的话题简述 本次笔试,所有的文章以及写作均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大政方针密切相关的话题,所有学生都应该了解,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能理解、能做题。同时,学生的英语学习核心素养也得到了考查并落地实施。 具体来讲,阅读理解四篇文章,A篇是有关日常生活类的记叙文,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非常贴近生活。B篇是有关校园生活类的应用文,同样很贴近学生生活。C篇是有关生活哲理的主题说明文,既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做出了引导。D篇是有关海洋生物的科普说明文,同时,文章也涉及了学生对于科学的参与性。完形填空两篇文章,A篇仍然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文章,B篇是以寓言形式出现的环保类文章,涉及到了节约用水这个话题。语法填空也是环保类说明文,涉及到了废物利用这个话题。信息摘录是有关学生网络安全的说明文。书面表达仍然是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主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本次笔试题型设置类型分析 1、阅读理解:整体设题结构合理、难易适度。设置了5种题型,分别是: ①细节理解题【11个(2、3、4、5、6、7、8、9、17、18、19)】,这是考查设置最多的题型,由浅易到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和判定,同时要清醒的分辨出命题人的设题陷阱,如移花接木、添油加醋、偷工减料、无中生有等手段。运用这些手段设置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选项,是很迷惑那些粗心大意的人的。 ②词义猜测题【1个(16)】 ③题目选取【1个(15)】 ④主旨大意判断【2个(12、14)】,要注意12题,这是一种新的设题方式。 ⑤推断考查【5个(1、10、11、13、20)】,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考试出现了5种不同类型的推断考查题型。 第1题,总结归纳推断,这种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描述的事实细节的理解,用一个词、短语或句子总结推断出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义。【本题是用一个词来总结归纳文章指定部分的描述内容】 第10题,文章出处推断,这种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话题和体裁类型,推断出文章的来源。 第11题,文章结构推断,这种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写作的层次结构来判断文章的段落结构,或文章的某个段落的作用。【本题是对文章要谈及的主题habit的引子的理解】 第13题,逻辑关系推断,这种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材料句子间或段落间的主次关系,从而明白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和态度等。【本题是对段落主题句下的支撑句的主次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理解】 第20题,句意引申推断,这种题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文字的字面意义,更重要的是要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推测作者未明说而又意欲表达的含义。 【本题是对文章最后一句进行深刻理解,从而明白文字间作者所要表达的又没有明说的引申意义】 综合来看,考生在主旨大意判断和推断考查方面失分较多,这个方面还需多加注意。 2、完形填空:整体设题难易适度,着重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同时,设题也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解题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信息提示:这种题型设置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前后的各种信息提示来判断选择正确的答案,而这种信息提示又主要是单词复现,要注意,有可能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原形、同义词、反义词、概括词或其他形式)。【3个(22、23、33)】 ②语境考查:这种题型设置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判断,找出既符合句意,又符合上下文语境的合理的答案。【 6个(27、28、29、30、31、35)】 ③常识判断:这种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恰当的运用生活中的常识、国内外风俗文化、习惯用语等进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4个(25、26、34)】 ④逻辑推理:这种题型设置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文章所透露的相关信息,明确空格所在句前后的逻辑关系,特别是标志词,进行合理分析和推理,从而选出正向正确答案。【 3个(21、24、32)】 ⑤固定搭配:这种题型设置主要有两种,固定句型和习惯表达。【 未出现】 综合来看,现在的完形填空考查,主要在语境方面设空,但学生在一些常识方面还很容易犯错。从我校学生来看,第25、27、34题失分较多。所以,今后还应加强学生在语境方面的理解。 3、语法填空:分为不给词填空或给词填空两种,仍然突出设置动词部分和形容词、副词部分,主要设题类型如下: 1、不给词填空(只填1个词,不超过3个空) ①介词【设置基本用法及固定结构中的介词考查】,本次考查的是固定结构(1个,38题) ②冠词【设置基本用法及固定结构中的冠词考查】,本次考查的是基本用法(1个,43题) ③连词【设置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考查】,本次未出现 2、给词填空(填空不超过3个词,设空不超过8个空) ①动词【设置谓语动词(时态和语态)和非谓语动词(动词ing、不定式和过去分词)考查】,本次设置了谓语动词时态考查2个(36题,现在完成时;37题,一般过去时),未出现被动语态考查。非谓语动词考查了1个(42题,介词后的动名词) ②形容词和副词【设置基本用法及比较等级的考查】,本次考查了3个(40题,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44题,固定结构+形容词比较级;45题,副词修饰动词) ③名词【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名词所有格等】,本次考查了1个(38题,名词复数) ④代词【宾格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不定代词等】,本次考查了1个(41题,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综合来看,本题考查的都是基础语法的运用,学生完成较好。但是,粗心犯错和书写仍然是失分重点。 4、信息摘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思维能力。主要设置: ①抓取关键信息(3-4个):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直接提取或信息的同义转换。本次全部设置此类题型,所以比较简单。 46、47、49、50题属于直接抓取关键信息;48题属于转换信息 ②文章信息的归纳整合(1-2个):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或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意图的理解或归纳整合。本次考试未出现。 5、书面表达:仍然是书信、邮件格式,主题还是要求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考生在以下方面还要加强: ①审题和构思,主要是考生要读懂已给材料,明白要写什么,打算怎样写。 ②虽然给出了格式的开头和结尾,但在三段式书写的开头段和结尾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③中间段的语句运用上,合理化的建议、言之有物的实效性有待提高,特别是基本写作模式(what+why或how),以及高级句型的使用上更需多加训练指导。 二、今后的教学思考 (一)课堂教学 把中考的考查要求细化到平常的教学中。如:对教材的教学材料进行整合,并于中考相结合。如我校的听说训练课、语篇阅读课、话题写作课等,就紧密结合现有教材进行整合训练,让老师重视对教材的整合,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把考试技能的训练落实到平常的教学中。 (二)试题命制 把每一次考试与中考要求相结合。精心命制每一次月考试题,备课组长审核,力求每一次学生考试的卷子都是一份与绵阳中考接轨的高质量的试卷。考完后,老师和学生都要认真做好总结与分析,根据反馈情况,切实做好补救措施。 (三)课外阅读 紧跟时代脉搏,可以向学生推送一些时文阅读。或者名著简写本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