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

 二维码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

-------江油实验学校“一标三维”云帆校本研修工作汇报

江油实验学校 刘堂海

(2021年11月7日)

江油实验学校以“教好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服务整个社会”为责任担当,以“厚德重能、促进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思想,以“修身、强体、博学、致远”为校训,以“基础实、特色显、质量优----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致力于用爱心培育爱心,用智慧启迪智慧,让每位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茁壮成长。

2018年江油实验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团队在马仕才校长的引领下,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以研究的视域教书,以生本的视界育人”的教育理念,系统性开展高品质学校的探索与实践,认真贯彻《江油市中小学“一标三维”校本研培实施方案(试行)》,在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扎实系统的推进“一标三维云帆校本研修”工作。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躬耕课堂、课程、课题“三课齐驱”,引领教师以研究的视域教书,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追求高品质的教育质量。培养德艺双馨博学善教的高品质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以生本的视界育人,培育品行优善、学业优良、身心优美、情趣优雅、劳动优秀和生活素养强,学习能力强,社会意识强的“五优三强”高品质学生。以爱、兴趣、活动,平台为纽带,推动家校共育,落实双减,提升核心素养,让“三风一训”从宏大走向细节,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概念走向行动,从抽象走向具体,全方位提升育人质量,实现“全人、全纳、共生、共赢”高品质教育主张。

“一标三维”校本研修是江油市新课改以来的重要理论贡献和教科研实践操作范例,为区域教育改革搭建了张弛有度的脚手架。江油实验学校把“一标三维”融入高品质学校建设,以科研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深度融合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推进高品质学校视域下“1+3+N”的校本研修实践探索。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07.jpg

一、构建高品质学校视域下“1+3+N”的校本研修框架体系

高品质学校建设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持续性的、动态的追求卓越的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江油实验学校高品质学校建设包括:文化、课程、课堂、教师、管理、评价六大核心要素。学校文化是学校走向高品质的旗帜和品牌,课程、课堂、教师是拉动学校高品质发展的“三驾马车”,学校管理和评价则是推动“三驾马车”协调运行的“双引擎”。

打造拉动学校高品质发展的“三驾马车”,是解决教育发展中“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的关键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学校教育中“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教好”的现实问题的需要,是学校校本教研的应然需求和必然选择。

江油实验学校结合“一标三维”构建高品质学校视域下1+3+N的校本研修框架体系:“1”即高品质教育,“3”即“三驾马车”,课程是基础,课堂是关键,教师是支撑,“N”即管理、评价、科研、平台、技术等动力源。以此开展“一标三维”校本研修,具象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落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核心理念,目标靶向明确,操作路径清晰。

二、以学为本,建构指向学校育人目标的云帆系列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江油实验紧扣“修身、强体、博学、致远”的育人目标,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基础,立足学生个体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建设云帆校本课程,形成三者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09.jpg

(一)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推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严格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建立学校校本课程开设论证制度、课程教学管理与课程评价制度、课程开发与实施激励制度。2018年开始,学校开发云帆校本138套,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心理健康,并从1.0版本迭代到3.0版本,高效的推动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10.jpg

(二)充分调教师的积极性,从学生多元需求出发,优化选择机制,强化实施保障,推进校本课程特色化。

一是探索课程综合化教学,推进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建构人文、科学、艺术、体育、心理、生涯教育、跨文化等课程群,并以选修课程、社团课程、体验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研学课程等多种形态加以实施。

二是学科特色课程实践。开展整本书阅读,促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初一每周一节阅读课);开展云帆创客课程,提升学生科技素养(小学试点学校超3000人次参加周末AI智能和创客课程培训,初中常态化开展创客社团课程);开基于兴趣选择的特长课程,培育更多可能(周二);开展大鹏体育拓展课程,强健体魄(周末)。常态化开设Bernice英语文化课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交际能力。大力开展致远生涯规划课程,指导下分阶段建构学习坐标,清晰学习目标,做好学业规划、升学规划、职业规划,找准人生方向和行动路径,系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粒扣子;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普查,主动心理危机干预;开展研学旅行课程,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好河山,丰富人文地理体验。开设中考的音乐美术网络课程,解决音乐美术中考训练困境。各类特色课程相得益彰,为学生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套餐。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12.jpg

三是推行“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思路,把课程融入校本科研,推进特色课程精品化。云帆校本纳入教研组、备课组常规教研范畴;活动课程、特色课程纳入处室部门常规研究范畴。以课程目标再设定,课程内容再建构,改进课程质量评价,规范建构精品课程,打造学校靓丽名片。

四是推行校本课程的校际、区域交流,开放促质量优化。江油实验学校在江油市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中,在帮扶四川省布拖中学的脱贫攻坚中,共享云帆系列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实践,激励老师在体验中创新。开放不仅是包容,更是促改革,反推课程质量上台阶。

三、抓住关键,建构指向学生发展的高品质课堂。   

高品质课堂是以低负高效为品位底色,以“五育”成效为质量追求,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标高的课堂。围绕课堂主阵地,切实做好各流程和要素的研修是江油实验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

一是“勤于反思”。引领教师开展好课堂教学反思,是否德育失“真”、智育失“准”、体育失“时”、美育失“态”、劳动教育失“落”。

二是“提升学法”。规范学习习惯,特别规范5本:课堂笔记本、文科听(默)写本、理科拓展本、错题(归纳)本,演草本。开展“学霸演讲”,分享预习、听课、检测、巩固、拓展等方法。

三是“抓实细节”。教导处、教研备课组向课堂精细化管理要质量,向严管过程要质量,向无缝协作要质量。全员、全流程参加备课组集体备课,从课前、课中、课后六方面抓实过程,提高质量。

四是“优化常态”。以“点课”“推门课”“组内教研课”促常态课优质化。

五是“打造精品”。以参加“一师一优课”“教学大比武”等活动促教师设计课堂,打磨课堂,提升课堂,打造精品课堂。

六是“特色教学”。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专项课例研究。语文组开展“四格作文”教学;数学组开展变式训练教学;英语组开展英语听说专项教学;化学组开展实验阅读教学;政治组开展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学。

七是“测评研究”。开展试题命制大赛,激励教师研究试题、命制试题、评价试题;督促备课组研究测评原理、测评技术,及时反馈课堂教学。

八是“资源搭建”。结合高品质课堂建设,搭建云帆教学资源库,匡山书院网络教育平台,匡山书院网校,丰富课程资源,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性化发展。

四是“提炼模式”。开展高品质课堂研究,完善1252-SMART(智慧)课堂初中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教师智慧施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九是“落实双减”。在“双减”背景下,积极开展作业模式、效度研究,以此为切口破解“作业困局”。

四、抓住支撑,培养德艺双馨博学善教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学校可持续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江油实验学校在制度建设、动力激发、校准引领、智力支持、平台搭建、任务驱动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系统化。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23.jpg

一是“定调子”。江油实验学校明确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提升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学校治理上坚持用关爱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把钱花在离学生和老师最近的地方,为教师自新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二是“指路子”。江油实验学校以“五个维度”标准引领教师成长。一是培育教育情怀,形成发展内驱,特别要指向“关怀”“责任”“热情”这三个关键词;二是丰富学科知识,打好专业底色,提倡终身学习,强调“前沿”“跨界”学习;三是优化专业思想,占领专业高地,强调教育哲学与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教法的更新与升级;四是提升专业能力,拥有专业话语权,强调育德育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命题、课后辅导、课程开发、信息技术等七项核心技能;五是形成教学主张,打造专业名片,鼓励成熟教师总结提炼,彰显教育教学个性和风格。这五个维度建构的是教师专业的立体结构,能引导每个教师在不同维度上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并找准补短的方向。

三是“结对子”。开展名师工作坊和青蓝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的作用,通过“青蓝工程”及“青蓝课堂”,进一步完善“一对一,结对子”的“导师制”培训方式,结队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是“搭台子”。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提供平台,给予帮助。在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教学交流和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常态开展系列教研课,召开教育教学研讨年会,引领课题研究,为教师成长搭建台阶和平台。

其一,教科室搭建《匡山书院》教科研资源平台,实现校本研修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平台功能完善,能实现办公OA,校本资源库、在线教育、在线培训、在线测试、在线查询。

其二,教科室搭建《匡山书院校本研修APP 》,内容含书院动态、文章分享、云帆视界视频分享和匡山网校。传递学校和区域的教科研快讯,分享教育心得和教育科研文章。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25.jpg

其三,组织教师参加高端网络培训,在线教育学术年会,专题培训等。本期开展2021年中小学人工智能时代智慧教育校长高峰论坛直播、四川省高品质学校建设专项、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的网络直播,绵阳市系列教研网络研讨会。

其四,走出去,参加高端培训拓展视野。2018年秋开展班主任三年,任课教师五年梯次高端轮训。到目前为止,除新聘教师外,全员参加在国内发达地区及省会的高端教育研培活动,地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杭州、青岛、厦门、武汉、昆明、长春、大连、桂林、呼和浩特,成都等地,培训内容覆盖党建、学校管理、智慧班主任、教科研、课题、教育技术、生涯规划、课程开发、深度学习等方面,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同时开展外培教师回校交流活动,以被培训教师的视角,再加工,分享培训体会,拓展培训面。

其五,引进来,借他山之石磨本土之玉。邀请绵阳市教科所,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绵阳市家庭教育专家、成都外国语优秀教师及洋葱数学平台专家到校开展生涯规划、教师素养和信息技术专项培训。

其六,依托名师资源,开展“双减”下高品质学科建设论坛,开展“我的理念、我的模式、我的课堂”分享,专家引领,榜样示范,共同提升。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29.jpg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30.jpg

高品质学校视域下的“1+3+N”校本研修实践探索(大字版)_31.jpg

五是“压担子”。其一学校教师根据专业发展水平分梯队(可分为新人职教师、成熟型教师、能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梯队),对不同梯队教师提出带团队、带徒弟、上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参加课题研究、开讲座、读专著、写反思、开选修课、办论坛、命试题等方面的不同具体要求,以任务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使教师发展工作落得了地、开得了花、结得了果。其二是以赛代培,以赛代训,以赛代研。制度化,任务化安排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担当起“一师一优课”、“课堂教学大比武”、优质课展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及各类教师技能大赛;坚持备课组集体打磨,在解决困难中进步,在获奖的喜悦中成熟。

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 “变”。面对新的时代,我们需要运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抓住“牛鼻子”,以“一标三维”统筹推进“三驾马车”的打造,以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五、高品质学校情境视域下的“一标三维”校本研修成果

2020年,2021年分别获得江油市一标三维校本研修督考考核一等奖。1252-SMART(智慧)课堂初中教学模式研究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四川省阶段成果二等奖。校本研修成果普惠对口帮扶学校,分别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表彰为四川省优质学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中小学工作先进集体。申报为四川省重大课题“高品质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第二批项目实验学校。参加高品质学校优秀方案评审获得四川省一等奖,2021年11月成功加入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


20211123



匡山书院手机端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