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懒”语文老师

 二维码 41


做一名轻松快乐的“懒”语文老师

◎邹仕泽

我是96年走上讲台的,当时是在一所农村中学。因为那时学校的师资十分欠缺,学科老师根本不配套,所以,我这个学语文的还曾一度担任过数学老师,回到语文本专业教学已是一年以后的事了。

记得最早教语文时,说实话,心中根本就没有底,不知道怎么教。于是只能每次对照教参备课,根本就不敢对教材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处理。这样,一讲就是整整一年,每节课也要象其他老师一样,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抄写或简答作业。完后,还要让科代表把作业收上来,自己一本一本的评改。可以说,这一年,我是摸着石头在教,学生也都是跟着感觉在学。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直至有一天,一位和我关系比较好的学生问我:“邹老师,请您给我们说说,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要学什么,又该怎么学呢?因为我感觉好象不认真学也能考将近80分,而再努力学也难上90分,所以想请您给说说,好吗?”学生的话让我很是尴尬,因为我压根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自然什么都说不出,最后只好应付他几句了事。

但这件事却彻底震醒了我——我这个老师是怎么当的?连自己都不明白语文该学什么,以教师之昏昏,如何使孩子们昭昭?这样下去,不成了贻害孩子们的凶手了吗?

于是,在走上讲台两年后,我又一次拿起了书本,不过这回不是学习其他的,而是语文教学的专题学习。一是把大学里发的专业书籍又翻出来重新学习,另一条渠道就是有选择性地订阅了一些专业报刊杂志。当时我每月收入只有320元,但第一次订阅书报就花了近400元,我订阅了《教师博览》、《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语文学习》等近十种报刊。我开始进行广泛的阅读,潜心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与探求之中,一上完课我就钻进了自己的屋子:阅大纲、钻教材、啃典籍、抄笔记、查资料、背经典、读学生,我硬是将自己给“钉”了下来,弄得我的棋友乒友们好长时间一见面都在大叫“你娃死哪去了”。

因为自己坐得住,静得下,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获得了长足进展,也收获了不少荣誉。再后来,自然一个很好的机会降临到我身上:通过全市公开考聘,我毫不费劲地来到了全市最好的实验学校。

到了新的学校,可不象原来那样轻松和自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都对我们表现出了空前的关注,全市的小学毕业生都以考上这所学校为荣,每一个条件家庭稍好的家长也以子女能进入我们学校读初中为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所以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挖空了心思和门道。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以最高的目标要求着我们每位老师。

一开始,我也很“自然”地用最高的目标要求着我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要他们“逢一必争、逢冠必夺”!甚至有时还心安理得地为本来已负重在身的他们添加着已差不多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来才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失去了灿烂的笑容,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一个个本应鲜活的生命却象是经历了严冬一般,变得疲惫不堪憔悴无比!

是谁让这些原本鲜活的生命变得如此少年老成?当然是我们的教育,当然是我自己!于是,很是不自量力的,我又开始了对自己这些“所作所为”的反思!我开始仔细地品味起东西方关于教育的两句话来:一是西方人的至理经典“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另一句是咱们中国的地方特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思的结果是我开始彻底颠覆自己原来的教育理念,并立誓要踏上一条也许永远没有好结果的不归路!

在这条路上,我可以允许自己暂时没有成绩、没有职称、没有先进,甚至还允许家长们偶尔的一点意见,但我绝不允许自己没有思想。西方有句哲言说“我思,故我在!”我把它改成了“我在,故我思”。因为没有思想的灵魂是腐朽的灵魂,没有思想的人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所以,只要我活在一天就必须思考一天!

但是,我又不懂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无法进行什么“科学探索”和“课题研究”,我只是懂得实实在在做事就好,老师们的一切行为和要求都要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和认可才能算是真正的好。否则,我们老师们的一切努力都只能是自己在挖空心思后的一厢情愿!于是,我给自己定了一条“铁规”:我所要上的公开课都必须是第一次设计、第一次尝试,因为我讨厌作秀、我憎恶虚假、我喜欢本真、我崇尚自然——虽然也有人认为我有些另类和不识时务。

在这条路上,我不会在意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是否坚实,但却在意每一步能否在孩子们的心里能踩出哪怕是一点点印记。我无法追求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但我希望我的引领能带给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的快乐、丰富或充实。

所以我把语文课开到了校园里、操场上、计算机教室,甚至是四周无栏杆的教学楼顶!在课上,我和学生一起观花草、迎春风、放风筝、守日出、望日落,我希望能将无声的书本文字外化为有形的现实世界——我喜欢“生活就是语文”的观念!虽然这其中有时也会冒着很大的风险、担负很沉重的责任!可是我喜欢,因为我的学生更喜欢——每每在这些时候,我才能在他们脸上读到属于他们这个年龄该有的天真与烂漫,而不是少年老成,更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我最喜欢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阅读和写作——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的“作业”。我每周给孩子们布置数量相当的阅读任务,要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备查,每周还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周记或随笔,我每篇必评。除此以外,再无其他任何作业,所以孩子们都很高兴,也顺便送了我一个亲切的雅称“懒老师”!

我知道,按照目前中国教育选拔人才的模式,我的观点和做法当然会有问题,可是,我就认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能依靠最充分最广泛的阅读来培养与提高,古人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而写作则是检验他们阅读水平阅读效果的最有效方式,当然他们的写作不只是作文,而是包括一般的作文、口头的写作和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

在这条路上,我就象一个天真单纯的孩童,每一个精彩的场景、每一个经典的案例、每一个成功的故事,每一次失败的教训,都让我感动,都令我铭记……

在这条路上,我希求能多少明白一点李镇西老师为什么那么有“爱心”、更期望能了解周弘老师为什么那么钟情于“赏识”、还想彻底领悟窦桂梅老师是怎样“为生命奠基”的!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丝毫也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些愿望——甚至可能连门墙也没有望到,是的,我根本还没有为自己找到一条明亮的大道。但是,我很庆幸,在教育大环境的高压之下,在追名逐利成为时尚的今天,我还有着自己的方向,还有着自己的思想,我还没有随波逐流,没有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我很高兴,我还“活着”!

虽然,在这条路上,我也有过迷茫、甚至还有过懈怠,因为毕竟我只是一只小小的蚍蜉,怎能撼动中国教育这棵参天大树。这,的确让我很是迷茫和无奈,有时甚至还深感无助。但是当我清醒过来,认定自己所走的并非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时,尤其是认识到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而不是我们追名逐利的场所的时候。我就在想:虽然有人说当前的教育已被绑架了,但我们老师可以给自己所教的学生松绑;虽然当前的教育大环境让老师们越来越累,但只要我们多想办法,也一样可以让自己越来越轻松。

是的,只要明白“教育是慢的艺术”,只要真正理解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最简单的话,只要明白了教育是一项良心工作,无论教育有多严重的负累,我们都可以做一个轻松快乐的“懒”老师!假使要为此经历一些风雨付出一些牺牲的话,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应惧怕孤独和困苦;我既然选择在路上,那么,我不迎接风雨,谁迎接风雨?



匡山书院手机端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