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上海市长宁区教育数字基座!

 二维码 2
一文详解上海市长宁区教育数字基座!

在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上海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政策要求背景之下,长宁区作为上海市第一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教育数字基座作为头号工程,对于赋能各类教育应用,构建教育生态,重塑教育业务管理流程,实现教育科学治理具有奠基作用。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基于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委关于数字化转型整体建设要求,按照“跨部门顶层设计、融合技术和业务”的思路,“围绕构建一个生态圈、两个技术底座、三类资源、四大功能、N个应用场景”,为全市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行探路、示范赋能。



在技术架构上,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定位于一个将“技术、数据、开放、应用”合而为一的互联网教育数字化整合服务平台,包含数字基座系统及其管理服务、开放平台服务、应用平台服务、用户空间服务,服务长宁区105所学校和教育单位,包括约5万学生、5千教师,从而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应用生态体系,引领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在整体建设思路上,通过建设理念创新、建设模式创新、应用生态创新、数据服务创新、技术服务创新、成效服务创新,落地实际需求,解决传统问题,逐步实践数字化转型“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总体要求,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内容重塑。


建设理念创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各司其职


传统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往往只包括建设方和使用方两大主体,学校作为使用方,既要定建设标准规范,又要确定建设服务内容,还要监管服务厂商的服务质量,对于单个学校来说,项目运作压力巨大。同时由于厂商良莠不齐,耗费大量人力资金之后,建设效果并不明显。本项目通过实践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项目建设模式,践行“政府建标准、购买平台服务;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享服务、建资源”建设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多主体建设优势,让学校回归服务使用者定位,减轻学校运维保障人力负担。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模式,持续要求服务厂商提供高品质高标准服务,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持续赋能。


建设模式创新分期配置、分期实施、逐步扩展


传统项目建设往往常用“一次投入,分期付款”的建设模式,对于教育教学未来发展需求和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可预见性判断不强。同时部分学校信息化建设,外部缺乏科学规划和具体指导,内部缺乏整体设计和长远考虑,存在重概念、轻实效等建设弊端。因此在此项目建设模式上,率先尝试按年服务、分期配置的服务运营模式,对于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未来规划发展保留最大化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通过分期实施,逐步扩展项目覆盖范围和运营服务边界,不断适应教育教学需求和技术发展需求,真正实现信息化发展回归师生,回归教育。


应用生态创新开放灵活,共建共享,多级流转
应用生态构建的价值在于充分调动教育信息化服务多方参与者内部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共建共享。本项目核心服务内容之一便在于通过构建应用开放平台,打造应用开放共建体系,让更多三方厂商、教育工作者参与教育应用共建共享。在具体的建设措施上,首先通过标准体制创新,制定应用生态服务标准规范,确立从应用接入-审核-上架-评价-下架等完整的流程体系,保障应用切实符合教育教学业务场景需求。其次,通过搭建低代码开放平台实现共建创新,让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师、学生等多个教育角色也能参与到应用构建过程,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提升各类用户基座应用获得感。最后,通过三级基座架构实现模式创新,保障应用在上海市、区域内部、学校内部的互相流转,优中选优,最大范围内集聚教育智慧,盘活教育应用生态圈。


数据服务创新一座统管、多级互通、互联共享


数据作为数字基座的核心要素,不仅是实现业务协同和跨部门流转的重要介质,同时也是揭示学习与发展的深层规律,探索教育规律的重要方法与工具。本项目借助于市-区教育数据中心,以数据标准接口为支撑,通过“一座”统管实现数据管理创新,实现区、校各级单位数据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入口统一,避免数据来源混乱,字段定义不清等数据质量问题。同时,各应用系统的数据通过长宁教育局数据中心实现汇聚,同时支持数据下发至各应用系统。此外,通过建立跨平台一体化的教育数据使用体系,支持数据在多个教育数字基座之间跨平台调用,保障数据“可用不可得”,实现数据多级互通和互联共享模式创新。


技术服务创新分布式部署、能力调用、应用赋能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理念和机制的转变,更追求先进智能技术对于教育教学场景的引领改造作用。在数字基座建设理念“技术和业务互相融合”思想下,创新性技术的实践则是数字基座持续不断服务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源动力。因此,本项目首先在技术架构上,引入“互联网+”理念,通过架构上的分布式部署和去中心化设置,实现技术能力的开放性、包容性、共享性、协作性。同时引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统一建设教育数字化技术支撑。通过AI能力平台实现应用对数字化技术的调用,共同激发上层应用内在价值,赋能应用智能化落地使用。


成效服务创新政策指引,多方协作,多元服务


根据《长宁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育人的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因此在教育数字基座整体成效打造方面,将围绕教育发展政策要求,实现成效建设内容和建设机制的创新。通过技术研发运营等多主体多方协作,一方面对多样化服务对象提供适切的服务内容,如教师的教学应用服务,管理者的系统操作服务,三方开发者的技术支持服务,另一方面对基座技术运维和应用持续优化提供服务,包括基座产品和技术优化,教师需求反馈和应用迭代升级。通过构建多样化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共同实现“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评价、智慧治理”四大教育功能转型,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匡山书院手机端
website qrcode

扫描查看手机版网站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